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刊丨迈向海洋新未来

时间 • 2025-07-12 12:19:04
海洋
发展
经济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粮仓”之一,是全球贸易和运输的关键通道。

然而,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海洋酸化正在急剧地改变海洋环境。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开展跨界的海洋治理行动,搭建机构之间、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海洋环境修复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让“蓝色引擎”持续释放新动能。

专访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打造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示范城市

“滨海之城”“蓝色硅谷”“海洋大学”……青岛这座海岸线长达900多公里的东部沿海城市有许多响亮的标签,其中大多与海有关。从一百多年前的渔村渔港,到现在的千万人口城市,海洋经济支撑了青岛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最新数据显示,青岛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GOP)5181.3亿元,增速达到6.5%,高于全国6%的增速,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33%,在中国沿海城市中稳居前列。

海洋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外向型经济,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挑战的背景下,青岛如何以海洋特色寻找新增长点?6月8日“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对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进行了一次专访,探讨青岛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

孟庆胜透露,青岛正在研究制定《青岛市海洋发展远景规划》《青岛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预计到2025年,青岛海洋人才总量将达到60万人左右。同时,作为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亚洲唯一创始城市,青岛还将于2025年主办“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国际大会。【详情→】

专访郑永年:全球海洋治理需要大国承担更多责任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AwakenNewDepths),旨在提醒公众海洋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洋产业将吸收4000万人就业,全球超过10亿人口摄入的蛋白质也主要来源于海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实现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海洋正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来源。

海洋经济如此重要,但日益加剧的海洋垃圾、溢油污染、海洋酸化、过度捕捞等全球性海洋问题,也在制约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协同开展全球海洋治理的需求应运而生。围绕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理念与路径创新,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与世界2024年研讨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进行了专访。

郑永年认为,古往今来发达的海洋国家和城市大多通过制度创新与改革,孕育出了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而这样的精神文化又奠定了规模化发展海洋经济的社会基础条件。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海洋治理问题,他提出大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全球提供更多海洋“公共产品”。【详情→】

郑永年。资料图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发展海洋牧场需要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深处“种”海鲜正成为一种潮流。离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海面上,智能化网箱和养殖作业平台,与用人工礁石、移植海草等打造的海洋牧场,不仅修复着过去被过度捕捞破坏的海洋生物资源,也让“野味”深海鱼能够规模化地走向公众的餐桌。2022年6月,中国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正式施行。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17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从传统的近海与鱼塘水产养殖到走向深远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海洋渔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海洋牧场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对哪些风险和技术难题?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简称“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进行了专访。

麦康森擅长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长期致力于国家渔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未来食物从哪里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向海洋要食物。”麦康森表示,陆地土地资源和近海空间资源条件有限,若要确保食物供给安全以及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充足,走向深远海是大势所趋。【详情→】

麦康森。资料图

奏响海洋牧歌激活蓝色动能,农行广东分行聚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广东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和第二大的海域面积,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5,连续29年稳居鳌头。

去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等一系列现代海洋产业,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发展海洋经济同样离不开金融的倾力支持。早在去年初,广东发布的《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就明确要求,要实施“金融+海洋”工程,推动形成“海洋牧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扎根南粤大地的金融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农行广东分行”)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主动扛起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积极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系列部署,持续完善服务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蓝色金融”精准激活蓝色新动能,助力广东向海图强,打造“海上新广东”。

据了解,农行广东分行将海洋牧场作为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推动省市县三级行围绕广东省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六走进”服务活动,主动对接“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农业农村厅等政府部门,深入走访各地重点客户和项目,全面摸查需求,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建立全省海洋牧场项目库。同时,给予专项授信安排,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经济资本、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全面保障海洋牧场融资需求。此外,该行在13家沿海分行设立海洋牧场金融服务中心,成立省市县服务专班,迅速响应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农行广东分行在广州举办“银企共航向海图强”服务海洋牧场十条措施发布暨银企合作签约会,发布了服务海洋牧场发展十条措施、海洋牧场发展贷系列产品包,省市农行与近50家海洋牧场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五年内围绕海洋种业、饲料、设施、养殖、加工、冷链等全产业链条,至少再投放海洋牧场贷款1000亿元,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详情→】

向海图强·飞粤新蓝海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6月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最新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广东海洋经济回升向好,海洋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

拥有41.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963座海岛……广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广东海洋经济潮头正劲。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广东继续抢抓“蓝色”机遇,奋力把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取得新突破。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SFC

本期编辑江佩佩

21君荐读

守护海洋环境创新蓝色动能联合倡议行动

专访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打造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示范城市

专访郑永年:全球海洋治理需要大国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海洋经济盘点:南部领跑,东部快增,北部发力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