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刑不减刑、该假释不假释

时间 • 2025-07-31 03:31:03
检察
监督
检察机关
诉讼

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发布2023年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办案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检察机关主责主业是法律监督,工作重心也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贯穿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过程,落实到履职办案各环节,切实维护执法司法公正公信。

童建明表示,主动融入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审前过滤把关、指控证明犯罪作用,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最高检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部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侦查机关立案、撤案13万余件。持续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力度,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7000余件。同时,还加强刑事执行监督,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刑不减刑、该假释不假释。

而在着力提升民事检察工作水平方面,检察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万余件。对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3万余件,协同破解“执行难”。特别加强了对虚假诉讼的监督,依法纠正“假官司”9000余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900余人。

在着力补齐行政检察工作短板方面,检察机关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600余件。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4万余件。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在着力规范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方面,检察机关勇担“公共利益代表”职责,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9万件,在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烈士名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最高检正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研究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

在着力强化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过程中,检察机关坚持加大力度、务必搞准,共立案侦查1900余人,最高检直接立案侦查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杨光明涉嫌徇私枉法案,清除了司法队伍中的一批“害虫”。

红星新闻记者祁彪北京报道

编辑郭庄责编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