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整顿社交关系了?|阡陌的述说

时间 • 2025-07-29 20:10:17
关系
社交
需要
边界

整顿社交关系

ZhengDunSheJiaoGuanXi

最近一段时间,热衷于各类社交活动、结交更多人脉、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支持的传统社交方式正在被部分青年抛弃,甚至是远离。这些年轻人不喜欢麻烦别人,别人最好也别麻烦自己,流行搭子社交、注重边界感。

有网友调侃:“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社交关系了”。

这种改变的背后,其实在于人们越来越强调自己或他人的边界感,更追求一种保持“安全距离”的社交方式。

那么,这些新型社交礼仪为什么能引起年轻人共鸣?

1

年轻人正在塑造一种很新的社交关系

热衷“搭子社交”。

吃饭有“饭搭子”、唱歌有“歌搭子”、打游戏有“游戏搭子”,甚至还有“考研搭子”“逛街搭子”“拍照搭子”……不必深交,随性而搭,尽兴而止,不必刻意和费力维护彼此之间的情谊,开始于共同兴趣,止步于合作结束。

如果说传统的人际交往以血缘、业缘、地缘为基础,那么搭子社交则以趣缘为基础,借助互联网的跨时空平台,因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而“搭班”并形成具有一定契合度的“社交共同体”。

回避无效社交。

“一杯一杯复一杯”的饭局社交,笑脸相迎的嘘寒问暖,推杯换盏的觥筹交错,察言观色的人情世故都是人际关系粘稠化的工具和载体,然而,越来越多的青年拒绝这种无效社交,疏远且排斥,他们不仅在时间和精力上分身乏术,而且在内心极力回避。

注重边界感。

青年在忙碌之中开始建构起分明的边界,讲求“不要麻烦别人”的礼貌,亦最好有“别人也不要麻烦我”的清静。坚守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远而不疏,近而不入,年轻人喜欢建立边界,反对甚至恐惧他人建构的“黏稠化人际关系”。

2

青年人的社交需求因何而变?

网络社群对熟人社会的挤压。

熟人社会需要人际关系的维护,需要朋友之间的往来,需要亲缘家庭的支撑,需要通过固定的仪式形成关联。

互联网打造了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全球市场,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物流、共享经济、在线教育、信息搜索、在线医疗,AI聊天……以往需要通过熟人社交才能实现的知识获取、决策选择、信息了解、日常服务等均可从网络获得,而且更快速更便捷,无需付出人际代价。

“弱关系”的成本和风险更小。

友谊是长期承诺的“强”朋友关系,搭子是短期承诺的“弱”暂时关联,长期承诺需要深度了解,有相似的价值观念、受教育程度,需要充分信任和交流,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维系友谊的情感联结;而后者从兴趣爱好出发即可,只需稍微兼顾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无需嵌入过多的责任、义务和规则,目标明确,关系灵活,方式多元,内容丰富。

青年社交观念的改变。

与传统社交相适应的人情面子、“向上社交”等观念在年轻人身上日益减少,而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开放、包容、多元观念不断增多。

3

保持距离,还是保持联系?

保持联系是生存的必需。

互联网社会下人际关系貌似疏远,网络社交发挥了替代性功能,而科技仿佛也劫持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但是,网络社交多集中于无实际内容的表情包互动、机械式无需思考地点赞、泛泛地赞美与空洞地祝福、美化过的生活和滤镜下的面孔,这些弱联结无法替代现实面对面的强联结,人们需要握手时笃定的眼神、恐惧中温暖的怀抱、话语中浓浓的柔情、怯弱时好友的鼓励、生病时家人的叮嘱。

保持距离是礼貌的社交。

诚然,社交需要浓稠,但是边界依然日渐清晰。高质量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不容易,清晰的边界是青年人际关系的体面与礼貌,过于干涉他人,分不清楚边界,看起来不求回报、不遗余力,实则是高度控制欲的显现,是越界不自知地对他人的干扰。

真正的智者,知深浅,懂进退,海纳百川,求同存异,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处中,给予你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

N

D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如果您遇到什么困惑

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给我们留言

阡陌的述说

希望给您带去力量

成为您前行路上温暖的朋友

阡陌的述说在农视网等你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鸣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管健教授

图片、视频|千图网

主播|辛嘉宝

摄像|秦鹏

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制|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