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你有没有一个瞬间,被陌生人的温暖所感动?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
21君:
是的,生活固然充满遗憾,你也没有办法,让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我们可以回到自身,清除恶念,心怀爱与感恩,变成一个横跨马路,去帮助陌生人撑伞的孩子,变成在中秋夜送上月饼的老人,变成用童话挽救童心的卡夫卡……
用慈悲的怜悯,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冷漠……
本文转自公众号:
周冲的影像声色
(fuck_your_dick)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yoyo
2006年,站在某个火车站,给他打电话。
哭了又哭。
我说了很多恨,也说了很多绝望,我说,生而无望,我想我可以不活了……
他说,这是你的事,我可没逼你!
撕心裂肺的疼,密不透风的痛苦,羞耻悲恸的命运,无可转圜的困窘。
那时候,天正下着瓢泼大雨,我一个人,背着包,一边走,一边哭……我想过撞上迎面而来的汽车,但终于还是没有,也想过更激烈的方式,还是没勇气,只是茫然地走,沉默地嚎啕。
不远处,有一口湖,在暴雨之下,变成凶狠的、浑浊的、不怀好意的水域。我走过去,在岸边站了很久。
太痛苦的时候,人是重的,你会寸步难行,会停在一个地方,像等着雪化一样,等着哀愁寸寸消融。
十多分钟以后,一把伞从侧后方,递到我的头顶。
(再次念起,依然泪奔,内心恸痛……)
低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大概九、十岁模样,瘦瘦的,脸黑黑的,不像富贵人家的孩子,衣着很普通。他抬着手臂,高高地举着那把伞,帮我遮住暴雨,而自己的大半个身子,却露在雨地中。
最让我心疼的,是他的眼睛,那么勇敢,又那么恐惧——是啊,他父母不在旁边,也不知道我是谁,只是见人对水痛哭,似有轻生念头,就犹疑着,将伞递了过来……
我的眼泪再一次汹涌而出。
我说:阿姨没事,你别淋湿了,你快回去……
他没有说话,依然睁大眼睛,使劲地摇着头,似乎也要哭了……
一个孩子,当他途经一个大人浩荡的悲痛,他不会如我们一样,巧舌如簧地说:阿姨,你不要哭,我的伞给你打……他会喘不过气来,会手足无措,会站在那里,睁着恐惧的眼睛,不停地摇着头。
我猜他应该是想告诉我:阿姨,不可以!
或者是:我好害怕!
后来,我半蹲下来,把伞挪到他头上,不断告诉他:阿姨遇见一些不开心的事,有点难过,你快回去吧,阿姨没事,你不要淋湿了……劝说很久,他才慢慢走开。
走了一阵,又停在远处,回过头来,犹犹疑疑地看着我……
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死什么呢?恶当然有,但冲着这些渺小的善,这个世界也值得我死乞白赖地活下去……
时至今日,依然被人谩骂羞辱,经历破碎悲凉。
也曾怨,也曾恨,也曾痛。
但只要我一想到那双眼睛,就能在按捺的疼痛里,容忍种种不好,宽恕或明或暗的袭击,原谅赫然而至的羞耻和悲恸。
而这些陌生的善意,其实还有很多。
2013年,在大理,一个人租了一间小房子,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作。
没钱,怕自己饿死他乡,使劲克扣生活开支。
买了一个小电饭煲和米,准备了一些水果和咸菜,日日喝粥,吃个苹果算打牙祭,出门去买二两卤猪头肉,想用来下饭,但控制不住地在路上就吃完了。
但也不觉得苦,满心满肺的,都是未完成的小说,未成文的观念。
中秋节那天,上午读书,下午写字,偶尔看了下手机,发现满屏的月饼,才知道,中秋已经来了。
拉开百叶窗,苍山已经蒙上暮色。
暗云缱绻,中间一轮圆月,像一个B超图,天空的子宫中央,正孕育着明亮的、圆满的生命。
我想,中秋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继续写吧……
这时候,有人敲门。
打开一看,是房东家的老人,递给我两张他们自己烙的月饼,还是热的,盘子一般大,馅是伍仁和豆沙。
老人说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热月饼。
那点香与热,从唇齿,到舌苔,一直传递入心,直至今日都未曾冷却。
还有在陌生的城市,坐出租车去看一个人,在车上,和司机聊那个人,下车时,他说:我也曾有一个女朋友,像你这样,后来被我弄丢了……他免了我的单,留了电话,说需要帮忙时可以找他。
在旅途中,和一个人相识,得知我要去敦煌,他说,请帮我看一下常书鸿故居。
我说好。
那趟旅程,只有莫高窟才是目的,故居不在行程中,但我抽出时间,一个人特地去了一趟,屋里屋外,连带围墙外的杨树,以及苍老的看门人,都拍了相片,发给他:我帮你看了一眼,它很好,请不要担心!
这些好,与金钱无关,与性无染,只是一颗心与一颗心,去除了目的的温柔相待。
昨天读完保罗·奥斯特的《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又被一些小细节感动到。
虽然这本书琐琐碎碎,有杂乱的生活,错综的情欲,很容易令人不喜,但是,书中也有软茸茸的温情。
比如,他提到的卡夫卡的一件秩事——
那是卡夫卡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和多拉刚刚迁到柏林。
每天下午,他们都会走出家门,到公园里散步。
有一天,遇见一个小女孩,站在路边哭。卡夫卡问她怎么啦,她说玩偶不见了。他编了一个故事——
“你的玩具娃娃旅行去了!”卡夫卡说。
“你怎么知道?”她问。
“因为她给我写了一封信。”
小女孩不大相信。
“你带着信吗?”她问。
“没有,对不起,”他说,“我把信留在家里了,我做得不对,但明天我会带来。”
当晚,卡夫卡径直回家写信。和平时写作时一样,他认真到近乎紧张。他不是要骗那个小女孩。这是真正的文学创作,他要写一个美丽的故事,用以弥补小女孩的遗憾。
第二天,卡夫卡带着信赶去公园。
小女孩在等他。
由于她还不识字,他便把信大声念给她听。
信中说,玩具娃娃非常抱歉,因为所有时间都跟同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感到厌倦,她要走出去看看世界,交交新朋友。不是她不爱小女孩,而是她渴望换换风景,所以得分离一段时间。
然后,娃娃答应每天给女孩写一封信,让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
正身患重病的卡夫卡,从此每天都写一封信——不为别的,只为了要安慰这个小女孩,而他和她素不相识,只是一天下午在一个公园偶然碰见了她——他连续写了三个星期的信。
三个星期。
他是最卓越的作家,生活中从不浪费时间——对他而言时间已经越来越少,因而显得更加珍贵——他却为一个丢失了的玩偶大费周章。
他每写一句,都为细节苦思冥想,其文笔明晰、有趣、引人入胜。
渐渐地,小女孩从信中知道,玩偶长大了,上学了,认识了别的人。她仍然爱着女孩,但也暗示说,生活中某些复杂因素,使她不能回家。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卡夫卡让小女孩做好心理准备,知道玩具娃娃不再回来。
最后,卡夫卡告诉小女孩,玩偶恋爱了。
他描述她爱上的年轻人,她订了婚,在乡下举行了婚礼,她和丈夫住的房子非常漂亮,生了一个宝宝,长得很像她……
最后一行字,玩偶向她心爱的老朋友告别:
再见,我的朋友,请幸福地生活,就像我们一样!
至此,小女孩已不再担心。当她想起她时,内心充满了甜蜜和快乐,而不是恐惧和悲伤。
卡夫卡以善意,以才华,以想象,创造了一个童话,温暖了一个陌生人的童年,甚至整整一生。
许多人说,这个女孩,是多么有福啊。
能在故事之中,忘却世界的悲苦,忘却如水长逝的岁月里,那一场接一场的离散,一次接一次的背弃,一直幸福,一直爱。
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是的,生活固然充满遗憾,你也没有办法,让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我们可以回到自身,清除恶念,心怀爱与感恩,变成一个横跨马路,去帮助陌生人撑伞的孩子,变成在中秋夜送上月饼的老人,变成用童话挽救童心的卡夫卡……用慈悲的怜悯,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冷漠、残暴、剥削……如此,人间才会成为更温柔的乐土。
特蕾莎说:“我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
文章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fuck_your_dick)
关于作者:周冲,80后的老女孩,自由写作者。2015年离开体制,现定居于广州。一个人,一支笔,过一生。
本期主播/yoyo
本期配乐/TimeToLove、InTheMoodForLove、confessionofasecretadmirer
编辑/刘巷
本期主播简介
yoyo
简介:拍拍小照,听听音乐,写写文字,走走人生。微博
@margreteyoyo
个人微信公众号:
我想静静啦
21君
小伙伴们,你是否也曾在难过悲痛时接受过别人的温暖,是否曾被陌生人的举动感动过?和21君说说你的故事吧~
更多精彩夜读推荐
【夜读】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