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美,你怎能只知皮毛
21君:中国之大,你走过多少地方?
那些没去过的地方,你可能在道听途说中已经形成了印象,但现实是否就是这样呢?
其实未必。中国之美,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美。
阳朔遇龙河上空滕嘉摄
说到广西,你会想到什么?
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歌,
还是“臭”名鼎鼎的柳州螺狮粉?
未到广西之前,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公司出版人陈沂欢也是如此。
直到多年前,第一次到广西南宁,
一大波摩托车从街头穿行而过,
让他一时以为自己身在台湾,或者越南。
梧州骑楼林帝浣摄
作为一个爱吃、爱玩、爱逛的人,
一个念头忽然在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与现实存在中,
一个地方会有如此大的落差?
如何用一种有趣的方式,通过一本书,
把一片土地最本质的样子呈现给大家看?”
广西弧韦雄飞摄
一次旅行途中,被困机场六个小时,
百无聊赖之下,他想到了四个字:
“地”、“道”、“风”、“物”。
地生万物,指自然地理环境;
道法自然,指人按自然规律生活并创造文化;
风化成典,指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
物宝天华,指最日常的物产、美食和手艺。
依着这样的标准,
陈沂欢和《中国国家地理》的一批资深媒体人,
以及邀请来的各路专家学者,
一并踏上了寻访最美中国乡土的旅程。
第一站,就是当年让他产生错觉的广西。
从2013年开始考察至今,
他们已经走了5条线路,出了5本杂志书,
广西
湘西
黔东南
帕米尔高原
银川
他们一路深入不为人知的美丽土地,
寻访当地的人和事,
用真实动人的文字,
和常人难得一见的绝美图片,
将那些渐趋消失的景色、风俗、手艺,
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
“地道风物”四个字,
也成了这个系列刊物的名字。
每一本书,每一个主题,
都能激发出你想要旅行的热情。
如果恰好书中讲的就是你的故乡,
那生动的画面和描述,绝对让你倍感亲切。
现在在21优品,
就可以买到《地道风物》的所有系列。
单本特惠最低33元起。
还有西南、西北主题套装可选,更加优惠。
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选购
下面将分册介绍每一本书,50张极具震撼效果的图片,让你大饱眼福。(当然这只是书里的一小部分)
●●●
《地道风物·广西》
探秘广西盲点,颠覆你的“广西观”
豆瓣评分:8.5
广西是一处很多人知之甚少的地方。
这里是粤语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
天坑中的植物世界李晋摄
夕阳下的北部湾韦纲摄
资源丹霞张全堂摄
这里有着世界著名的天坑景观,也有高耸入云的丹霞地貌。
桂林奇峰雪景土司摄
京族渔民捕鱼刘小明摄
冬天,北边的桂林白雪皑皑,南边的北海仍然温暖如春。
高山汉族的媳妇们梁汉昌摄
壮族姑娘织锦中张小宁摄
400年前在此遁入桃源的高山汉族,生活依然平静。
古代“四大锦缎”之一的壮锦,也在壮族织女的手中延续着生命。
还有美味的海鲜、汁多肉甜的热带水果、香气扑鼻的六堡黑茶、鲜辣酸爽的桂林米粉……广西的美好,都凝在了这本书中。
豆瓣读者如是说:
danyboy★★★★★
相当不错,全是干货,饮食,山水,民俗,历史,都很丰富长见识。
J_Drop★★★★★
文字好,介绍的内容也足够奇特和专业!每一块土地都让人赞叹不已。又认识了更有意思的广西。
●●●
《地道风物·湘西》
除了凤凰,还有腊肉、苗银、织锦和巫傩文化
豆瓣评分:8.5
在湖南,有一座终年积雪的高山,人们称之“雪峰山”。
雪峰山南到广西,北抵洞庭湖滨,将湖南省一分为二,“湘西”,说的就是湖南的西半部。
沱江风雨桥李锋摄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沈从文的一部《边城》,构建起中国人对湘西的全部印象。
除此之外,这片地域似乎无从想象。
张家界孙建华摄
芙蓉镇李永生摄
古城洪江尹忠摄
其实,湘西的美景绝不止于凤凰。
北部,张家界地貌奇崛优美,是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中部,芙蓉镇瀑布湍急,犹如白练。
在古城洪江,满眼望去,皆是100多年前的老建筑,高低错落的巷道,斑驳的青砖黑瓦,向我们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苗家嫁娘阮传菊
苗家的日常生活李锋摄
民间纸扎李锋摄
千百年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共存于此,并留下了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苗银、蓝染、土家织锦、侗族芦笙……
傩面具阮传菊
湘西巫师张谨摄
与此同时,湘西还保留着相对完整的传统神鬼观念。
赶尸、下蛊,一般人听来是奇闻异谈,对湘西人来说却是口头流传的邻家俗事。
这一处多元共生的文化圈,山奇、水秀、人杰、物美,需要细细品味。
豆瓣读者如是说:
韧勉★★★★★
地域性的旅游文化深度导览杂志书,地道风物算是做到了足够的地道,民间艺术、人文景观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期待这个系列新的作品。
littlefox407★★★★★
对风俗文化形成挖掘的很深,讲述了走马观花旅游却领略不到的风景和民族特性。
●●●
《地道风物·黔东南》
重塑旅行视角的深度旅程
豆瓣评分:8.8
2016年,《纽约时报》推荐了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胜地,其中就有中国的贵州:
“正宗的中国山地部落,尚未被大众旅游覆盖。”
从都江到柳江陈沛亮摄
镇远古城李贵云摄
梵净山吴东俊摄
“山地部落”这个词,与都市文明遥遥相对,天然涵盖了异域、遥远、纯净、原始、陌生等色彩,能够燃起无数人踏上旅途的渴望。
在黔东南,无穷的山地延缓了当代文明与旅游的步伐,这是一片最后的净土。
髭蟾陈沛亮摄
雷公山千年巴东栎陈沛亮摄
秃杉袁仁林摄
对于科学家而言,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是一座珍稀物种宝库。
长着黑色“胡须”的髭蟾,活了上千岁的巴东栎,亚洲最高的秃杉……自然与人,在这里相处融洽。
三龙村,大家围坐唱侗族大歌理查德·怀特摄
少年歌唱队李立洪摄
这里还有让人灵魂出窍的侗族大歌和苗家古歌。
花草纸黄晓海摄
蜡染花布黄晓海摄
延续了千百年的苗家蜡染印花布、丹寨手工纸品……
今天的黔东南,正在悄然改变,抛开猎奇式的围观,会看到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各种“表演”多为外来观众而设……
唯独那在漫长年代里建立的人与土地的关系,还处在一种更加传统的秩序之中。
豆瓣读者评分:
珍妮的肖像★★★★★
图文俱精。……这并非一本简白旅行指南,而是若干个点线面的提示这演变自久远而来,历史发生如此即兴,一些在遗忘中潜行,缓慢而永动更新。
寓言十九★★★★★
刺绣、糯米、蜡染、侗族大歌,一副充满生命力的华美生活画卷。求存与求变,永远的难题。
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选购
●●●
《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
走近“世界屋脊”
豆瓣评分:7.5
人人都知道西藏,却不知在中国最西端,还有一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
这片看似苍凉的苦寒之地,也是一处让人着迷的所在。
雪峰林立小强先森摄
杏花盛放的高原高嵩摄
雪域牧场高嵩摄
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冬夏很长,春秋极短。
尽管如此,皑皑白雪覆盖的高山,山谷中转瞬即逝的杏花,绿色草场上点点牛羊,都是帕米尔高原上动人的景致。
群山吴穹摄
石头城遗址包迪摄
山谷间的天然牧场小强先森摄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欧亚大陆的腹地、文明中心的边缘,却也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笔。
汉代,张骞曾由此出使西域,晋高僧法显、唐高僧玄奘都曾由此向西求经,后来的探险家戈登、斯文·赫定、斯坦因,也都在此考察。
塔吉克族小孩与羊叶金摄
女孩和酣睡的猫咪小强先森摄
母亲做的千层饼——“卡提拉玛”连姝凝摄
馕王毅楠摄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生活条件艰苦,却心态平和,族人之间关系融洽。
人和动物的关系也极为亲密,猫咪,小羊,都是孩子们的好伴侣。
这片土地既贫瘠,又肥沃,既严酷,又温暖,既隐秘落后,又在悄然改变,一切看似势不两立,却又都统一在这片澄澈的天空下。
CCTG★★★★
帕米尔高原,不为人知的边境,拥有异域的文化与色彩,那里的雪山、羊群与语言,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还慢,有时不知该庆幸还是该遗憾。那些在进程中遗失的东西是否该去保留?最喜欢最后的章节,那些漂在帕米尔的人,或者那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相对的遗世独立。
LonelyLeo_73★★★★
一天看完了,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
《地道风物·银川》
人类创造了一座花园,在里面安放银川
豆瓣评分:8.8
《地道风物·银川》,是这个系列最新出版的一本。
早在1400多年前,银川就获得了“塞北江南”的美誉。
富饶的银川张春荣摄
沙湖吴建新摄
沙湖吴建新摄
漫步在这座古老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湖水汤汤、绿意盎然,唯有抬头望见远处绵延横亘的贺兰山,才会意识到这是一片绿洲。
西夏王陵遗址董宏征摄
贺兰山磨石沟长城李鹏摄
贺兰山岩画袁蓉孙摄
这里有石器时代的遗存,有先民的神秘印迹;见证过长城上的烽烟,也留下了西夏王朝的背影……
黑釉剔刻花颈瓶董宏征摄
还有宁夏枸杞、长枣、贺兰砚、西夏瓷……丰富物产的背后,是醇厚民风与恢宏历史。
贺兰山下驼铃声声徐胜凯摄
银川也是文艺作品的沃土:电影《红高粱》《东邪西毒》《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音乐专辑《贤良》,都与银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银川》,可以重新认识这贺兰山下一面野得豪放,一面美得细腻,既古老,又年轻的宝地。
这本新书,等你来评价!
把音乐存在耳机里,真方便
今年爆红的“防晒刷”,补防晒、定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