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故事|绿叶红花无限情 云雾深山茗茶香
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花村是区级重点贫困村,距镇政府55公里,是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小村庄,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4亩,退耕还林1218.7亩,山林面积25065.9亩,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农户137户,人口471人,2012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高山杂粮等获得一些微薄的经济收入。
为提高村民收入,带动全村共同致富,在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对当地的土壤进行了PH值检测分析,符合茶叶种植生产条件,2012年9月由当时的老书记李先春同志带头组织社员成立了雾春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致认为红花村区域面积广阔,土壤适中,早晚温差大,加之林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红坪镇在全区开始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为村里茶叶产业发展和产品品牌宣传搭建了平台,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茶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茶叶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红花村天然的气候、土壤和区位优势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共同大力发展高山云雾茶。
2014年全区掀起“精准扶贫”的浪潮,村委会与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应群众期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争做林区“精准扶贫”的实践者和排头兵,励志通过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带动和号召全村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理事会成员们在一起共同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并且分摊了工作任务,每位理事会成员安排对接几户精准扶贫对象,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指导他们茶叶种植生产技术,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销售,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合作社的茶园种植面积,并且通过完善厂房、补充生产加工设施等在全区建成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茶叶产业发展专业村。通过合作社持续的宣传和发动,村中种植茶叶的贫困户都陆陆续续加入了合作社,一些原来没有发展茶叶产业的贫困户也逐渐被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吸引,开始主动对接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
在社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为了使合作社能够积极发挥出理想效果,改善多年以来在发展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新任村书记王龙同志为代表的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多方学习,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大家的探索,决定在村一、二组建成500亩核心示范园,开展示范带动,辐射全村规范发展茶叶种植,同时扩展新建基地200亩;在三组,对老基地进行升级改造,补植补苗,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抚育幼苗,确保原建基地见成效;整合资源,统一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实行产品追溯制度,打造“神农架有机茶叶”品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加强宣传包装,建立健全定点代销体系,建立市场与合作社两条腿走路的快捷营销渠道;依托省农科院、林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加工技术攻关和科技培训,加强名优茶系列产品研制、生产加工、储藏和推广,延伸产业链;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强化投入品监管,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保障品质等等一系列手段逐步纠正了发现的问题,茶叶品质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也一步步进入正轨,贫困户和其它社员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社2012年至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现有工商注册社员85户182人,涵盖全村72户茶农,全村59户精准扶贫对象中有42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现有加工厂房800平方米,办公房160平方米,加工机械设备19台套,总投资300余万元。合作社每年向社员发放有机肥100吨,收购茶叶鲜叶16000斤,安排和促进就业岗位26人,年支付务工工资和鲜叶款共26万元,可年产干茶4000公斤,带动了社员增收,全村的精准扶贫对象于2018年全部如期脱贫。现合作社共建立茶叶基地225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500亩,合作社被林区农业局、工商局分别授予“规范化建设二星级”和“守合同重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7年又被林区政府评选为“区级示范社”。
自2018年全村脱贫后,合作社针对今后的发展又拟定了新的目标:由合作社对全村茶园进行流转,对现有的2250亩基地开展统一规范化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加工、销售,五年建成年亩产达到5000元的高效标准茶园2250亩,实现年产值1125万元。随着红花村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合作社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因户施策,采取产业增收、务工增收、基地流转增收、技术培训增收等多项措施,保障产业持续稳固,农户不断增收,向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迈进!
编辑|孙丽敏
责编|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