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个税新政给单身狗派福利了,二套房贷也能扣税?
导读:12月22日晚间,国务院公布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一系列操作办法。
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几篇解读文章,从读者朋友们的提问中,已经能感受到大家心里的算盘在啪啪直响了。
针对读者朋友的疑问,我们特意摘编几类主要问题,看看你是否中招了?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丨周潇枭
编辑丨周上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2月22日晚间,国务院公布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一系列操作办法。至此,2019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个税新政,扣除标准、操作细则等主要内容均已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几篇解读文章,从读者朋友们的提问中,已经能感受到大家心里的算盘在啪啪直响了。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医疗、赡养老人,这六类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每个人的负担不一样,能扣除的支出项目也不同。
大家都得仔细捋捋,是否符合条件,每个月究竟能扣多少。减税红包将进一步落地,有些朋友已经在悄悄盘算怎样能获取更多红利。
针对读者朋友的疑问,特意摘编几类主要问题,看看你是否中招了?
一、单身狗的福利时间?
这类问题,集中在房贷利息和房租上。
之所以这么回复这位读者朋友,是因为小编身边就有这样忧伤的朋友。
这位朋友今年刚结婚,其配偶名下也供有一套房。这位朋友很关心:如果婚前两人都有房贷,婚后还能继续各自享有1000元/月的扣除吗?
答案是:不可以!
官方的办法里,特意对这种情况做出安排。
婚前各自供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有两种选择:1.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买方按标准的100%扣除;2.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下面这位读者朋友,感觉已经在暗戳戳地谋划什么了。
相较之下,未婚状态似乎能享有更多房贷利息扣除。如果婚前共同贷款购买的房子,两人加总可扣除的额度是2000元/月;两人若结婚组成家庭,额度就减为1000元/月。
再来看看租房。
单身狗的福利依然很明确,夫妻呢?
之所以这样安排,道理也很简单。住房需求作为一种基本需求,单身狗视为独有一份需求,夫妻视为共同拥有一份需求。给予相应扣除,就是对这份基本支出,给予免税的安排。
即便夫妻分居两地,实际有两份住房类的支出,为了公平起见,也只能选择一项扣除。
当然,这也并不仅仅限于夫妻。未婚人士也存在既有房贷利息支出,也有房租支出的情况,也只能选择一项扣除。
说了那么多单身狗的福利,夫妻关系也是有福利的,因为夫妻能互相分担。
比如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夫妻间互相分担的机制,还体现在其他几类扣除上。
比如,在子女教育上,父母可以选择一方100%扣除,也可以双方各扣50%;在大病医疗上,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扣除。
所以,小编身边也有朋友觉得,国家政策在鼓励单身人士搞对象,因为更多项目夫妻双方都可以互相分担的。
二、二套房贷利息能扣除吗?
有关房贷利息扣除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
问:我们名下有两套房子在还贷款,但是都是首套房贷款利率,贷款合同可查。我可以一个人抵扣1000*2/一个月吗??或者是我这边可以首套房利率抵扣1000一个月,老公那边可以用另外一套房子首套房利率抵扣1000一个月?
答:即便有两套房,这个额度是不能翻番的,所以只能扣除1000元/月。夫妻共同拥有的住房,如果是婚后购买的,只能扣除一套,夫妻约定可以选择一方扣除;如果婚前各自拥有一套贷款住房,要么选择一套由购买方扣1000元/月,或者两人分别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扣500元/月。
围绕住房贷款利息,此前争论较多。
“认房”还是“认贷”,究竟是“使用贷款的首套住房”,还是“首次使用贷款的住房”?办法对此进行了明确。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所谓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简而言之,住房贷款利息确定是“认贷”!只要执行的是首套房贷利率,这套住房的贷款利息就可以扣除,不管这套住房是首套,还是二套。
是否执行首套房贷利率,取决于地方调控政策、房贷政策安排。
类似上面这种改善型住房,是否能扣除,要看情况了。
比如,在目前北京较为严格的调控政策下,这类置换型的购房者,去银行贷款,适用的是二套房的信贷政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要更高,所以是不能扣除的。其他城市若没有此类规定,置换房的房贷利息则可以扣除。
“认贷”在操作上更容易实现,通过调取银行信贷数据,就能判断这套房是否执行了首套房贷利率。
如果是首套住房贷款利息,贷款合同上往往会标明类似“该房屋系借款人使用贷款所购的第1套房产”等字样。如果没有这类规定,且拿不准的,只能致电贷款银行或公积金中心。
扣除标准是统一的,但每个人的情况差异却很大。
有人觉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标准1000元/月太少,有人实际支出额度却不到1000元/月。
给予房贷利息支出扣除,这对于全款买房,或者贷款已结清的人群而言,自然也是享受不到的。
小编身边还有朋友在问:在北京有房,但没有房贷,假如去广州贷款买房,能享受到扣除吗?
答案很简单,假如拥有广州的购房资格,在广州新买一套房,并享受到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按政策安排是可以进行房贷利息扣除的。
为了避免该政策的滥用,办法明确“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即每个人毕生只有一次抵扣机会。
房贷利息扣除限定最长20年,目前1000元/月的扣除标准,意味着20年里加总最多有24万元收入是免税的——贷款利息还得照付,只是用于利息支出的这部分收入,帮你免税了。如果提前还贷,给予扣除、收入免税的政策则提前终止。
三、需要证明“我爸是我爸”吗?
申请扣除时,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也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子女教育,存在类似是否提供证明的问题。
赡养老人的扣除标准,区分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这里也存在是否需要证明的疑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还收到读者特殊的提问,兄弟二人,但哥哥前些年身故了,是否适用独生子女的政策?
涉及到亲子、配偶、独生子女等信息,都不需要开具专门的证明。
纳税人只需如实填报,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比如接入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住建部门、银行等数据,即可实现资料真实性的确认,无需劳烦纳税人出具证明。如果填报了虚假信息,机器自动检测出有异,会鸣笛示意。
当然,纳税人本身需要对自己填报的信息负责,如果虚报、重复享受、超范围超标准享受扣除,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出于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等原则考虑,对一些扣除条件作出了限制。
比如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的,在赡养老人支出扣除上,限定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其他并没有太多限制条件。
虽然在子女教育、房贷利息和房租、大病医疗上,允许配偶间分担,但在赡养老人上并没有这样的安排。
此外,大病医疗上为了照顾未成年子女,允许父母一方扣除其医药费支出。
相应的,问题也来了,那么年满18岁尚在读书的子女呢?
问:年满18周岁的全职在读生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父母能用于扣除吗?非独生子女的老人赡养费是否可以不分摊,由一位子女全额2000/月扣除?
答:如果年满18岁,恐怕不符合未成年子女的条件,不能由父母代为扣除。非独生子女只能分摊,而且每个人最多扣1000元/月。
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是一项全新制度尝试。因为涉及到子女教育、养老、房贷、租房、医疗等民生关切,社会关注度很高,政策执行上的细节比较多,可以预见是此次个税改革的难点之一,各方都需要适应时间。不过,外界还是很期待减税红利能快些落地。
(本期编辑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