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两天刷屏的流感文章,这些信息对你来说更有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最近,一篇标题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刷屏了,很多人读后会质疑,一场感冒,怎么就拿走了一条人命呢?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从文章作者岳父的倒计时人生中,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来源丨南方+(部分内容来自于财新健康点、南方周末)
记者丨黄锦辉
霸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记录下一位中产阶级在抵抗岳父染上流感、最终不幸病故的全程,成了一篇网红文。
网民评论角度也是花样百出。
中国、中产、中年,三者融为一体,这是写给全体中产的一份“医嘱”:
有些人无奈感叹,“性格决定命运”,家庭的话语权究竟靠什么?
辈分、脾气、知识还是金钱?
有些站在保险角度上看,认为医疗商业险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极;
有些从科学未知性入手,谈到医学再如何发展,总无法到达全知境地;
有些探讨重症流感的救治策略,呼吁出台更完善的转诊医疗服务系统;
更多人则在质疑,一场感冒,怎么就拿走了一条人命呢?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从文章作者岳父的倒计时人生中,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流感会致命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接受《财新健康点》访问时,提出“致死是流感的特点之一”。
有些人认为流感夺命说辞过于夸张。事实上,流感作为一种古老疾病,发病率高,易传染,且易导致并发症。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超过5000万人死亡;
2009年新型H1N1流感在我国多省市大面积暴发,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8000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流感每年造成300万到500万严重病例,并且有291,000至646,000人死亡;这些总数每年都有很大的差异。
流感是如何导致人死亡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传染病医生阿密什·阿达利亚(AmeshAdalja)说:“死于流感不像死于子弹射伤黑寡妇蜘蛛咬伤那样,病毒本身的出现不会是置人于死地的原因,感染性疾病通常跟病人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流感病毒也挑人。
有一部分人感染流感后,机体免疫反应非常强,科学上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的目标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损伤,摧毁太多肺部组织,使肺部再也无法向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结果导致了缺氧和死亡。
这就是文章中岳父需要戴呼吸机原因。
致命流感无法避免
冯子健表示,每年流感的流行强度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就过去了;有时会像今年这样,感受非常强烈。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流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测病毒变异。
既然流感无法避免,是否意味着我们要置之不理呢?
这并不全然。
凶猛流感也有它的软肋——自愈性
以2017年末的流感为例,患者只需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即可。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中。
流感高危人群:
1.居住养老院、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管理场所,以及因为慢性病住院的患者
2.≥65岁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
3.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例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
4.存在意识障碍、脊髓损伤、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问题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引流不畅;
5.心力衰竭患者
6.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缺陷人群(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等)
7.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8.糖尿病患者等
9.肥胖者(BMI>35,或者BMI>32同时有其他并发症时)
甄别仍以医生常规诊断为主
致命流感如此可怕,那我们能否提前甄别?
冯子健在采访中表示,实验室内有丰富、专业的手段,甄别流感和普通感冒。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有PCR、快诊试剂等方法。但以快诊试剂为例,虽说成本低,使用便利,但准确率并不高.
所以,目前甄别仍以医生常规诊断为主。
更重要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临床上甄别普通感冒和流感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因为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治疗手段相同,区别可能就在于流感可以在48小时以内使用奥司他韦(即“达菲”),但是绝大多数流感患者,即使不使用“达菲”,症状也能逐渐减轻。“达菲”的目的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或许能阻止一部分患者发展成重症。
抗流感明星药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吃
2018年,国家卫计委推出了最新版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方案在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上更加明确。
例如,在抗流感病毒的西药上,新版方案只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
为何推荐三款明星药?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杨妍表示,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她解释,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内进一步播散至关重要。
但抗病毒药物,其实没必要人人吃。
一方面来说,流感有自愈性,大多数表现为发烧、头痛、乏力、咽喉疼痛等,患者只需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即可;另一方面,若人人服用抗病毒药物,反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她倡导把抗病毒药物给重症、高危的患者使用,比如老人、孕妇、儿童等,剂量和疗程需要医生的指导。”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主任王斌建议,流感时期,易“中招”人群要减少外出频次,少到人流密集场合活动,外出时切记佩戴口罩,防止病从口入。别看小小口罩,作用可是大着呢。
新版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本文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观点)